欢迎来到西安凤凰城初级中学官网!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教研 > 教学动态 > 正文

停课不停学|美术课:艺术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

发布时间:2020-03-05 19:30:28
    绿撒入风中,鲜嫩清丽,一碧千里,悄然掀开了春的盖头……

    在这个最为醒目的季节里,希望在逐渐复苏,洇透山河。春意盎然的凤中积极响应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、省、市和教育局的相关会议、文件精神,开展独具凤中魅力的“停课不停学”教学活动。在严峻的疫情面前,最慰藉人心的,莫过于这段和同学们紧密相连的日子。

    此刻凤中,美会继续以术为伴,滋润每一位蛰伏了整个寒冬的学子。美术课第二期“艺术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”将陪着同学们一起绘出千姿万彩的春画。

 
 

《捣练图》

《捣练图》 张萱 (唐)

 
今人对《捣练图》的场景再现

    唐代画家张萱的名画《捣练图》,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,主要描绘古代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,我们可以从画卷上看到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、络线、熨平、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。在长卷式的画面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,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、织线、熨烫三组。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、细节刻画生动,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,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入微。其线条工细遒劲,设色富丽,"丰肥体"的人物造型,具有明显的唐代风格。那么请大家想一想,这个场景是画家凭空捏造的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,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,必然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会和艺术提炼。

 

《虾》

画家简介

    齐白石(1864年1月1日—1957年9月16日),祖籍安徽宿州砀山,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(今湖南湘潭)。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,世界文化名人。擅画花鸟、虫鱼、山水、人物。其艺术笔墨雄浑滋润,色彩浓艳明快,造型简练生动,意境淳厚朴实,所作鱼虾虫蟹,天趣横生。

   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,常钓虾玩;青年时开始画虾;40岁后临摹过徐渭、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;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,但还不够“活”,于是他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,置于画案,每日观察,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;至70岁他才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画法。

   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,笔下的虾逼真灵动,通体透明,呼之欲出。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。他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,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。

《虾》齐白石

生活中真实的虾

 

   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,对比生活中真实的虾,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?

 

    1.生活中虾是8对足,齐白石只画5对,在这里他删繁就简,虾足却呈现出多而富有动感的效果。

    2.他用墨润泽多变,淡墨画出透明的虾身,重墨点出虾眼,体现了虾的远近关系和个体的不同之处。

    3.头部和虾身的连接地方设有留白,头部为俯视视角,身子则是侧视,表达出虾正在游动的态势。

    4.虾钳、虾须、虾尾都进行了夸张,虾钳有意识的画的更长,使画面更具动感。作者用笔苍劲有力,表现出虾的纤细与。

    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,创作的原型是从生活中来的,经过艺术家筛选和创造加工产生新的艺术形象,这个升华的过程正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。

 

开国大典实录

    看了新中国成立这段珍贵的视频史料,同学们是否也跟着一起心潮澎湃了呢?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,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,全中国都沸腾了,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时刻,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院创作一幅表现新中国的绘画,他们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年仅38多岁的董希文。

画家简介

 
 

    董希文(1914年—1973年1月8日),生于浙江绍兴,著名油画家、美术教育家,是受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,国家文物局规定的“作品一律不得出境”的六位大师之一。

 

    油画《开国大典》场面恢宏,喜庆热烈,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奕,气度不凡。蓝天白云,风和日丽,广场开阔,红旗如海,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。作者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,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,使蓝天与地毯、红柱子、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,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的素描要求,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。

1.油画中的天安门和真实的天安门有何不同?

 
 
   

 

    画面减少了近处的廊柱和灯笼,抬高了灯笼位置,角度还画出了广场上的人民群众,一片喜庆气氛。

2.画家用了什么方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形象?

 

    众领导人、天安门下的群众、被风吹起的灯笼穗子,所有的透视线都是引向毛主席的;真实照片领导人们是围绕在毛主席身后,画面中安排在了一侧。

3.画菊花的目的?

 

(1)当时是秋天,突出时间特征。

(2)黄色是高贵的的象征。

(3)菊是四君子之一。

(4)中国古代菊花被赋予了吉祥、长寿的含义。

(5)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。”这是屈原写在《离骚》里的诗句,曾被毛主席巧妙地引用在进餐时,他本人非常喜欢把菊花加入到日常的菜肴中。

4.画面的色彩特点?

 

    作品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。在色彩上大胆地运用碧蓝、大红、金黄组成基调,用蓝、棕、绿调和。按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用对比色,统一而协调。

    毛主席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中提到:“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,更强烈,更有集中性,更典型,更理想,因此就更带普遍性。”可见,艺术来源于生活,并高于生活。

 

    现在让我们感受更多来源于生活的,经过艺术家提炼升华的美术作品之美。

 
感受梵高《夜咖啡馆》的“色彩之美”
 
 

来自列宾《伏尔加河纤夫》的“悲壮之美”

碰触南宋夏圭《溪山清远图》的“笔法之美”

体会蒙德里安“树的变形系列”的“抽象之美”

    最后几幅作品同学们会比较难理解,会有抽象表现派、立体画派、超现实主义等抽象艺术是否来源于生活的疑问?毕竟这类型的作品表面上看起来过于天马行空了。其实它们都属于表现性艺术,而表现性艺术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,偏重表达画家个人的主观精神,即思想、情感或审美理想等。画面的艺术形象常予以夸张、变形的处理,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,从而创作出完全不同于客观真实的新的艺术世界。所以说,这类作品其实还是作者对真实生活的内心感受的真实反应,它依旧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。

 

心系武汉疫情系列作品

    近日来,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洪水猛兽来势汹汹,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。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抗击这场疫情,这是一场灾难,却也是真实的生活,非常多的画家同样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记录这场战“疫”,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们来自生活的感悟吧!

作者:安浅浅_Asaki

作者:杨权

作者:AIFI矮肥才华有限

 

作者:ImmomomommI

作者:RedMatcha

    同学们,你们也是这场战“疫”的经历者,相信你们也会有各色各样的体会。如果让你拿起画笔去表达这段经历,你会怎样描绘呢?希望同学们能够以笔为器、以画抒情,记录这段难忘的时光。

同学们,这节课就到这里啦!

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

凤中在准备着,等待你的归来。

我们下次见,

我们春日见!